环球金融中心官方网站LOGO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主页 > 商业财经 > 财经数据智库

财经数据智库

全球支付货币排名:人民币占比创新高但遭遇天花板

发布时间:2025-05-10 00:02 财经数据智库 作者:小编
最新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创新高,但面临增长天花板。本文深度解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,揭示货币竞争格局变化。...

国际资金清算系统(SWIFT)最新报告显示,2023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升至2.7%,创下历史新高。这一数字较五年前增长近三倍,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实质性突破。值得注意的是,人民币已连续六个月保持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地位,仅次于美元、欧元、英镑和日元。

然而细读数据会发现,人民币占比增速已明显放缓。过去12个月里,人民币支付份额始终在2.3%-2.7%区间波动,始终未能突破3%的关键心理关口。多位经济学家指出,这反映出人民币国际化正遭遇"玻璃天花板"效应。渣打银行研究报告显示,当前全球贸易结算中仍有86%使用美元,欧元占比也高达34%,人民币要真正成为主流国际货币仍面临结构性障碍。

跨境支付系统的局限性是主要瓶颈之一。虽然中国已建立CIPS(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),但全球80%的跨境支付仍依赖SWIFT网络。德意志银行分析师指出:"缺乏足够多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,导致非洲、拉美等地区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时面临高昂的转换成本。"此外,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不足也制约着人民币的流通广度,目前人民币在直接投资领域的占比不足5%。



货币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。SWIFT数据揭示一个有趣现象:在"一带一路"沿线国家,人民币支付占比已达12.6%,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。这表明区域化可能是突破天花板的有效路径。新加坡金管局最新举措值得关注——该国已批准当地银行直接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,这种"数字货币走廊"模式或将成为新突破口。

面对当前形势,中国人民银行正采取双轨策略。一方面继续扩大与各国货币互换协议规模,目前总量已达4.2万亿元;另一方面加速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测试,已在香港、阿联酋等地开展多场景试点。摩根大通预测,若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成熟,到2030年人民币全球占比有望突破6%,真正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格局。

广告位